時間好快 轉眼就到了龐畢度展的最末一個週末 說什麼也要一賭它的風采
哇塞~~人爆多,even下了場午後雷陣雨, 在場等租借語音導覽的人潮, 就像手機遊戲裡的貪食蛇, 彎了好幾道彎了
我們放棄語音導覽,直接用"心"體會好了, 票價: 學生票$200,全票$250
好興奮哦~要進場囉~
龐畢度展覽館是由1969年時,法國總統Georges Pompidou為紀念帶領法國於2nd大戰時擊退希特勒的戴高樂總統,而建議興建的一座現代藝術館。龐畢度中心建築物最大的特色,就是外露的鋼骨結構以及複雜的管線,它是由英國建築師理察.羅傑斯和義大利建築師倫佐.皮亞諾所設計。
接下來,我就以今天到北美館動線來做簡單的分享(本想一一寫下,但真的並不是每幅畫作都有特別的觸動,所以就撿選了一下)
一入廳,便是珠廉投影畫作,但因解析度和人潮熙攘沒能好好欣賞到底是何畫作就....一閃而過
但迎在珠廉外的,可是一群天大的驚喜
佛朗索瓦-札維耶‧拉拉尼(François-Xavier LALANNE),綿羊群(Troupeau de moutons)
24隻羊其中只有10隻有頭,是藝術品也是傢俱, 材質是用當時鮮少用於藝術的羊毛和皮格製成, 在少以羊為作品的當時, 拉拉尼巔覆了藝術的框架,展現了時代的創新&另類的完美格局。
整個展覽的主題圍繞著"L'ARCADIE阿卡迪亞"世外桃源為主軸,到底這些時期的畫家心目中的阿卡迪亞(世外桃源),
到底是鄉野純樸的農村生活,地中海邊閒適的春光,豐饒和諧的感受,亦或是令人臉紅心跳的感官刺激...??
展覽共分為10個子題:黃金年代( L'AGE D'OR), 信使 (MESSAGERS),阿卡迪亞(L'ARCADIE),重現阿卡迪亞(L'ARCADIE RETROUVE'E),豐盈(ABONDANCE),虛幻(VANITE'S),享樂(VOLUPTE'),和諧(HARMONIE),夜(NUITS),草地上的午餐(DE'JEUNERSURS L'HERBE)等.
展覽始於夏爾‧拉畢格(Charles LAPICQUE)的"牧人之眠",終於"草地上的午餐"
夏爾‧拉畢格(Charles LAPICQUE)的"牧人之眠"
看到牧人在那睡了沒???就跟著老虎的視線走去,你就會發現了。
此一系列(黃金年代)主要表達的是人,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姿態。說實在的,色彩鮮豔而繁複,還蠻難找到畫中的一些主角
巴布羅‧畢卡索之"春天的練習作",看似袋鼠的,其實人家是牛頭代表著畢卡索對當時時代的隱畮,
唯...看到這,我們發現一個共通性,就是...看這些畫你必須戴上"有色"的眼鏡,才能看出箇中眉角
接著是畢卡索的"酒神節" & 馬希亞‧雷斯的"聖地的酒神巴卡斯"
亨利‧馬諦斯的巨幅碳筆畫布《牧神引誘夢中的水仙》
葛蘭‧布朗(Glenn BROWN),結構與道德(Architecture and Morality)
Glenn以放在墳場的菊花為主"頭",是否意味著道德的...
馬希亞‧雷斯 <<雲之友>>
感覺是撥雲想見日的感覺
法蘭西斯‧畢卡比亞 <<春天,或風景中的祼女與男子>>
喬治‧布拉克 <<勒萊克灣>>
喬治‧布拉克 <<拉西約塔的小港灣>>
喬治‧布拉克<<埃斯塔克>>
皮耶‧波納爾<<杏樹開花>>
莫里斯‧德甫拉曼克<<馬利-勒-瑞伊的一條路>>
這張很令我驚訝, 畫作近看是像乾掉的水泥般的質感
**<<彩虹>>夏卡爾
夏卡爾,是出生在白俄羅斯的猶太人,歷經一次大戰,俄國革命,二次大戰,
見證了猶太人遭納粹迫害的歷史,作品色彩色彩濃烈而豐富,讓人不知所以然的被吸引 。
<<彩虹>>,一如其敘述詩風格,畫面的鋪陳細膩,描繪出夢境與回憶。
此幅畫作的創作乃是其遭遇喪妻之痛而遠赴法國流浪,
而在此行程中,
又遇見另一段瑰麗的愛情,所以你看得到巴黎鐵塔、聖母院等在其中,
而畫中亦有些許鬼魅、月夜與女體,
游走於現實與夢境的篇章道出他一生中經歷過的苦難、歡樂、愛情、感動、與懷念。
搶眼的紅色,強烈的表現出他對生命的熱誠及熱情;
中央的大公雞,被認為是夏卡爾的化身;
騎著毛驢的男子,半空中飛翔的裸女,月光下的小倆口,巴黎的艾菲爾鐵塔,聖母院的大鐘…………,如夢似幻的在夢境下飄移;
一道彩虹的白光,照亮夏卡爾異想世界中的各個地方與各個人物,象徵人生的曙光在現,雨過天青。
眼尖的人或許發現,
這次龐畢度展我的部落格寫得特別慢
不若, 之前Andy Warhol我看完展後2個晚上挑燈就寫完了
其實, 對於這次的展覽我有些失望,
或許是沒跟到導覽的緣故??
這次展覽給我唯一的感覺, 就是......大雜匯
雖, 冠上"阿卡迪亞"的主題, 再分為10個子題, 但總覺得這些畫作和攝影作安排得零散而牽強
以心中的世外桃源串接所有關乎生、死、色、摩登與原始、生命的瑰麗或無奈
這麼多的反插...實在很難令人心服於"阿卡迪亞"主題就可一言以蔽之
只顯出行銷包裝的暇疪
所以為免此扁延宕過久, 我就不像以前一一介紹
僅提供幾幅個人還蠻喜歡的畫作
btw,言即此, 不得不再小小complain這次的東西, 連紀念品都讓我失望
除畫作brochure外, 其他紀念品皆為公版製作, 完全無這次主題的設計感
每項只要印有藝術品的商品, 價格都會比一般商品貴上5~10倍,
這些早在購買這些周邊商品的人的預料,因為大家都知道授權費不便宜
但,既然花了錢付授權金,那好歹也有一二件tailor made的商品巴
至少讓我們被騙得心甘情願咩~醬感覺很不用心哩.
上次Andy Warhol我所買的吊飾迄今能閃閃的在我的手機皮套上
而這次........我只能說, 感覺主辦得倉促而露了很多細節
**<<99分>> 安德瑞亞.吉爾斯基
相當商業的一幅藝術品
這是在一家hyper market,以大小價格標為題(99分)
以空間與物品的色彩,標納整齊與一致性的攝影作品
似乎也訴說著現今追求S.O.P與一致性的當代
**<<意念催眠>> 尚.杜布菲
其實這一系列共有4幅畫作,我只在網路上找到其中的一幅,
感覺混亂、深邃,彷若是另一時空的錯置
挑起心上的一股幽暗,悶悶的,但郤強烈而震撼
**<<夜裡的人與烏>> Joan Miro
這是一幅超級無敵霹歷大的畫作
米羅主要在闡述黑夜來臨前,夾著紅霞、倦鳥歸巢時的天地
**<<24號風景>>
我喜歡這幅的原因,在於他如絹絲般柔而飽和的色調
近看畫作,彷佛是絲滑般牛奶的質感
紅的火烈,綠得盎然,黃如旭日,黑若黯夜
層層分明
**<<藍色2號>> Joan Miro
我的最愛,相信也是大多數人的最愛...藍色2號
米羅尚有藍色1號和3號的創作
2號的創作主要是他模擬日本劍士的呼吸氣息
黑色的點,即是劍發前呼吸的調息強弱
而劍發時為何是一豎鮮豔的紅??
我們猜........因是見血了巴~
**<<草地上的午餐>>弗拉基米爾‧E‧杜柏薩斯基(Vladimir E. DUBOSSARSKY)&亞歷山大‧A‧維諾葛拉多夫(Alexander A. VINOGRADOV)
這件作品自印象派之父~馬奈1863年在落選沙龍展中引起軒然大波的《草地上的午餐》
在此之前,只有希臘神話女神才能以裸女之姿出現,
而馬奈把全裸的女子和衣冠楚楚的紳士並置,無疑是對當代傳統繪畫進行大膽的挑戰
這幅作品也成為藝術史上公認的「第一幅現代畫」、現代藝術的開端
Vladimir E. DUBOSSARSKY & Alexander A. VINOGRADOV 在2002年到巴黎時,
便挪用了這個主題而改寫了這個具劃時代意義的作品
以此推崇致敬印象派的九位大師 ,把大師們都被請進畫裡了(唯獨缺了秀拉),
你認出他們是誰了嗎???
答案是:
**<<休閒 - 向路易‧達維 致意(Les Loisirs-Hommage à Louis David)>>&<<鄉材一日遊>>費爾南德‧勒澤(Fernand LEGER)
Leger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畫家,畫作裡少不了機器與金屬質感,
而且二幅帶著漫畫性質的作品,讓人覺得温柔而親近
作品中似乎訴說著當下中產階級興起的新生活寫照。
個人覺得還蠻適合用在餅乾盒上的作品
**<<無題-風景(Sans titre), Paysage>>安德烈‧馬丁(André MARTIN)
個人超愛這幅攝影作品,最近跟一群"好攝"的朋友一起,起了我對攝影的好奇,
這幅作品真的讓我為之咋舌,
彷若我可身歷其境的感受到地面的起伏,路旁植物隨風而起的波瀾
在簡單的黑&白,光&影中,我看到不凡的生命&壯濶
真的是了不起的大作
**<<躺著的女人>>畢卡索
畢卡索的作品<躺著的女人>,是描繪當時他深愛的女人瑪莉‧特海瑟的柔美睡姿,
完全捨棄傳統表象寫實的描繪技巧,僅以流暢簡單的線條,單純的色彩,
表現他心中深愛女人的維納斯形象。